未来我国城市发展中值得关注的几个影响因素

2019-03-22 07:17:29 正大城发

  当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一些重大的环境变化已经或正在发生。而城市作为聚集人口和经济活动的空间,首当其冲地要受到这些重大环境变化的影响。因此,思考今后一个时期的城市发展问题,必须对这些重大环境变化及其对城市发展带来的可能影响进行分析和预判。基于这样的考虑,本文以下聚焦于技术进步、消费需求升级、人口老龄化三个方面的环境变化,探讨其对城市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

  一、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

  很多人都会发现,对比10年前和现在,我们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些学者认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到来。有专家提出,第四次工业革命是在物联网技术、大数据与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3D打印技术推动下,开始的生产与服务智能化、生活信息化及智能化的全新革命。而且,这种技术进步的发展速度是空前的。

  1. 人工智能技术

    基于目前对人工智能还十分有限的了解,初步推断其对未来城市发展的影响可能会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所有用机器替代人工具有经济性的工作岗位,机器替代工人将成大势所趋。在大批量标准化生产的制造业生产线上这种趋势将最为明显。这将使得一些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变身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从事这些产业的企业由于用工的大量减少,对于城市的生活支持功能的依赖程度降低,将生产线转移到地价较低、运输条件便利的公路沿线、高速公路出入口附近以及港口地区,将是经济上有利的选择。而企业的这种选择,将使城市的土地利用格局发生改观,我国城市中工业用地占比过大的现状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的纠正,有利于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绿色化水平。第二,随着人类把机械性的、单调的工作逐步交给人工智能来完成,大部分人用于工作的时间将会减少,而用于学习、兴趣爱好、娱乐休闲、康体健身的时间将相应增加。城市需要适应居民生活方式的这种变化,从而引发城市规划布局和设施建设的相应变化。第三,随着生产线上的机械性重复岗位被机器人替代,企业中需要按照时间来计算薪酬和绩效的岗位会越来越少,对员工将主要以工作完成程度和效果来评价。再加上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要求员工集中在一起办公的必要性将大幅降低,居家办公很可能成为未来办公的流行模式。其进一步的影响,首先容易想到的是通勤交通压力的大幅减小,而更重要的可能是将改变人们对居所的区位选择。由于通勤不再是日常之必须,人们选择居住地点的自由度会大大提高,一部分人将离开城市中的高密度住宅区而到郊外田园地带“诗意地栖居”。这种趋势不仅会导致大城市地区人口空间分布的相应变化,还将给未来大城市地区的城乡关系带来深刻的影响。

  2. 新能源技术

  据相关媒体报道,未来的能源供应将会越来越廉价。这实际上意味着,未来的能源供给将越来越充足,人类曾经忧虑的能源短缺将永远不会出现。我国的光伏发电和风能发电的装机容量以指数级别迅速增长,特别是分布式光伏发电,2018年一季度的增速达到了217%。与此同时发电成本快速下降,与传统火电的成本持平指日可待。不仅如此,来自不同路径的能源领域的新的技术突破正在孕育之中,有的已经接近实用化。

  能源领域的技术进步,也将给城市发展带来多方面的影响。首先,分布式能源的广泛应用将有助于居住向郊外的分散,因为无需集中的能源供应和供暖就可以实现舒适的室内居住环境。其次,充裕并廉价的能源供给,可以通过资源替代效应缓解土地、淡水等资源的紧缺,从而缓解自然资源条件对城市发展构成的制约。例如,通过采用更多消耗能源而较少使用土地的“植物工厂”来生产蔬菜等农产品,可以腾出部分农业用地,增加城市发展在空间上的余地。再如,有了充足的能源支撑,大规模的海水淡化及输送将变得现实可行,为受水资源短缺困扰的城市带来福音。

  3. 自动驾驶技术

  汽车自动驾驶技术也是一项距离实用化越来越近、众多企业正在勉力攻关的新技术。美国和中国的多家企业都已经开始了对无人驾驶汽车的路测。有技术专家估计,再过三到五年将迎来辅助驾驶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再过七到十年将迎来自动驾驶技术的规模化应用。

  自动驾驶技术一旦得到规模化应用,将与共享汽车的商业模式相结合,从而使汽车的使用方式乃至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重大的变化,进而影响到城市的土地利用形态。

  首先,自动驾驶技术与共享汽车模式相结合,将大幅度减少城市中对停车空间的需求(有专家估计在50%左右)。其次,自动驾驶技术还将大大提升道路交通的效率,从而使得以较少的道路空间就能满足汽车交通的需要,减少未来行车车道在数量和宽度上的需求;道路中央的隔离带也会呈减少和缩小的趋势。节约出来的停车空间和道路将可以用来增加人行道、自行车道、绿地等公共空间,使城市空间变得更绿色、更有趣和更人性化。

  二、大众消费需求的升级

  2010年,我国进入了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2015年,我国人均GDP突破8000美元,2017年达到8800美元,正稳步向着高收入国家的行列迈进。在这一大背景下,我国的中等收入群体数量快速扩张,带来对高品质消费品和高质量服务的巨大需求,已经并且还将继续引发消费需求的持续升级。国内消费者在增加支出的同时,消费形态也在悄然变化,具体表现为消费者更加注重生活品质及体验的提升,诸如文化、旅游和休闲娱乐的支出增多。

  消费需求的升级,也将给城市发展带来基础性的影响。首先,城市的形态和设施类型将发生相应的变化。拿过去的例子来说,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长,城市中的道路密度和里程相应地大大提高。城市中大量的住宅小区,多数是从1980年代末期开始才陆续拔地而起的。今后,随着人们对于文化生活、终身学习、康养健身、休闲娱乐等方面需求的不断增加,城市中的演艺设施、图书馆、咖啡书吧、健身场馆、公园等设施也将相应增加。只不过其中商业化的设施可以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自发增加,而属于公共产品的设施则需要公共部门投资建设以满足市民需求。其次,消费需求的升级也将对城市居民的居住形态以及城市的空间格局产生一定的影响。部分中高收入人士将不满足于在城市现有高层高密度住宅区的居住生活,出于对田园风光和良好空气质量的向往将在郊外选择别墅式居住。另外,将郊外农家的房子改造成特色民宿、吸引市民进行农家体验式旅游休闲的新型业态已经悄然兴起。这些都将为城郊的土地利用形态带来相应的变化。

  三、人口的少子老龄化

  少子老龄化,是我国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内面临的最为重要的人口基本国情。我国的妇女总和生育率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低于更替水平,近年来更是呈现出超低生育水平。与此同时,由于国民生活水平和国家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我国的人均寿命在稳步提升。两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使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2017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已达2.41亿,占总人口的17.3%。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的预测,2013-2021年是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年均增加700万老人;2022-2030年为老龄化急速发展阶段,年均增加1260万老人;2040年前后,我国将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即老年人口中高龄老人的占比快速上升。到205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增至4.8亿,占全球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人口的快速老龄化会对经济和社会运行带来多方面的巨大挑战,也必将给城市发展带来相应的深刻影响。

  城市的首要功能是满足其居民的需求。伴随着城市的人口年龄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老年人口比重快速上升的现实过程,城市需要根据老年人口不同于其他年龄层人口的需求特点从多个方面入手加以适应和准备。

  首先是城市中包括住宅在内的大量设施需要进行适老化改造,以构建老年友好环境。我们目前所处的城市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是成年型社会的产物,有很多不适老不宜居之处。如按照现行建筑规范,6层以下的多层住宅楼不必设置电梯。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这种多层住宅都是我国城市住宅建设的主流。对于许多仍住在这种多层住宅的老人而言,没有电梯给他们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不便。类似于这样的问题还有许多。由于问题的量大面广,解决起来需要面对资金上、利益协调上等多方面的困难,将对城市政府形成严峻的挑战。

  其次,城市应当为“老有所为”提供充分的条件。联合国倡导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和老年人原则等理念,其中最重要的是积极老龄观。积极老龄观的一个核心观点是,老年人并非社会的负担和拖累,而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和积极力量。有研究表明,60-69岁低龄老人,思维能力保持着普通人智力高峰期的80-90%,部分人智力和创新力甚至会进入一个新的高峰期[3]。我国目前虽然处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但老年人群结构仍处于低龄期,老有所为大有可为。一方面,城市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大龄劳动力档案数据库,并搭建公益性网络推介平台,为低龄老年人的再就业提供便利。另一方面,少子老龄化社会中谁来提供对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护理服务,是政府、社会和家庭都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老年人与老年人之间最容易相互理解,在提供精神关爱、非常规的临时性的帮助与服务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通过建立“时间银行”,开展互助养老服务,鼓励低龄老年人、健康老年人帮助高龄、失能老年人,这在客观上也可以缓解养老服务用工难的问题,降低养老服务成本。另外,鼓励志愿者组织的发展,在设施和机制上为终身学习活动提供便利等,也是城市从促进老有所为角度应当付出的努力。

  再次,城市构建居家医疗护理体系势在必行。根据国际经验和我国政府确定的目标,我国未来90%以上的老人都将在家庭和社区中度过晚年生活。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变得体弱多病是自然规律,需要越来越多的医疗和护理服务。如果不改变目前的单纯依靠到医院就诊的医疗模式,未来所有的医疗设施都将人满为患,出现严重的设施短缺。而且对于老年人而言到医院就医本身就是一件难事,特别对于那些无人陪伴的单身老人更是如此。在日本等老龄化先行国家,应对这一难题采取的做法是大力发展居家医疗和居家护理。提供居家医疗服务和居家护理服务的主体,分别是主要由医生构成的医疗服务企业和主要由专业护理员构成的护理服务企业。家庭与企业签约,企业通过接收呼叫后上门和定期巡回访问两种方式提供服务。在我国,这种业态尚属空白,但从少子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可以判断,这种业态未来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并将构成居家医疗护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已来”,城市将迎来产业结构、土地利用形态、空间格局、治理体系与治理机制等多方面的变局。把握趋势,顺势而为,应当成为今后思考城市发展战略最重要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