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
城市是人的聚集,有了人,才有足够的人力资源,资金资源,智力资源等等,有了这些资源,城市才能得以发展。
所以从人的聚集过程来看,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是先人口,后资源,进而持续发展。这方面最典型的就是成都。经常有人问成都是不是吸血,我的回答从来都是:不是。因为在人口流动及其缓慢的农业时代,成都平原就因为地形平坦,适合发展,成为古蜀国都城,后来又因都江堰而成为天府之国,水旱从人,成为了四川盆地内最大的城市,成都大了几千年了。又因为成都人多,所以近代工商业资本也优先投入成都而不是下面的地级市。这种模式有点类似于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情况,用巨大的人口优势来换取外部投资,同时本身的人口素质也不低,能够吸收外部资源为我所用。不然黑非洲光有人也没用。四川省内其他地市就类似于黑非洲,根据发布17年的16年四川统计年鉴,有些市的农业人口超过50%,人口多,但是支撑不起工业,有人也没用。
另一种是先资源,后人口。资源包含但不限于自然资源,资金资源,和政策资源等。因为具有某种资源,所以吸引人口聚集,形成城市。各种资源在城市的发展中各领风骚,不一定仅限于某一种资源,有些城市的发展属于多种资源叠加。自然资源的典型城市就是大庆,但是成也资源,败也资源,负面例子是玉门,玉门分新玉门和老玉门,老玉门因石油而生,枯竭后市政府搬到兰新线上的新区去了,玉门从一个自然资源城市变成了交通资源城市。资金资源的典型是浙江的那种一镇一产业模式,没有自然资源,也没有政策倾斜,全靠资本积累与滚动,最后本地产业资源丰富,从村镇变成城市。我经常给人说,湖州织里镇的镇政府大楼,修得比好多市政府还气派。政策资源最明显的就是深圳了,因为特区建设,从小渔村发展成一线城市,可谓翻天覆地。
重庆可以说是复合型的先资源后人口,本身扼川东水运之咽喉,有交通资源,是四川省内第二大城市,后来又历经通商开埠,抗战陪都,三线建设等资源集中过程,逐渐反超成都,在直辖前,重庆就已经是四川第一,直辖后发展更是迅猛。